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430章 攻占滁州(下)

關燈
【今天更新一章,證明這本書還沒有太監,囧】

滁州城破了!

秦歷開元十二年二月初六,午時三刻,滁州城被秦軍攻破,越軍主將蕭桐戰死,城中近六萬越軍,戰死者愈一萬三千,傷者無數,無一人逃脫。

征越大軍在攻破滁州城後,迅速兵分三路,向著滁州城東、西、北三個方向進軍,欲以最快速度攻占滁州。

大越帝國派來支援的精銳武者部隊還在路上,卻不知道滁州城已經失陷。

這是大越帝國高層無法想象的事情,之前滁州越軍主將蕭桐低估秦軍戰力被打敗還好說,誰又能想到有有堅實高大城墻守護的滁州城也能被秦軍這麽快攻破。

時間在一天天流逝,三路征越大軍正滁州境內快速攻城略地,滁州各地世家還在坐著最後的抵抗。

他們不甘心,不甘心滁州被秦軍攻占,在他們看來,這是兩個世家團體的戰爭,一個是大越帝國世家團體,一個是大秦帝國世家團體,滁州就是雙方爭奪的目標,滁州有著巨大的利益在,大秦帝國攻占滁州,就意味著大秦帝國的世家團體獲得大量利益,大越帝國世家團體的利益被咬掉一大塊。

這還不算什麽,最重要的還是大越帝國世家團體中那些以滁州為根基的世家,滁州就是他們的根基基地,滁州沒了,那他們該怎麽辦,現在他們只有三個選擇,背井離鄉去別的地方發展、投靠大秦帝國、誓死抗爭。

無論是背井離鄉還是投靠大秦帝國都有著太多的變數,這是一場大秦帝國和大越帝國的戰爭,這場戰爭不可能那麽輕易就結束,這會是一場持續時間很久的大規模戰爭,或許滁州會變成兩國交戰的中心,至於戰爭最後勝利的一方是誰未可知。

滁州的大多數世家按照目前的情況分析,感覺最終的勝利者會是大越帝國,別看現在秦軍攻占了滁州城,占領滁州近半土地,但是大越帝國的軍隊要比大秦帝國的軍隊多,大越帝國有一百七十萬大軍,而大秦帝國的軍隊不足大越帝國的三分之一。

大越帝國大半兵力都在進攻安國,等到百萬越軍回調,就是大秦帝國戰敗的時候,現在還需要滁州世家盡可能的抵擋秦軍,當然他們也可以暫時撤離滁州,不過等到戰後劃分利益就沒有他們的事,誰在這場戰爭中出力多,才能獲取更多的利益,不勞而獲是不可能的。

於是乎,滁州各地世家紛紛招募民兵鄉勇組建軍隊,欲抵擋來勢洶洶的秦軍,其中也有不少實力較弱的世家聯合起來。

然而不管怎樣,在強大的秦軍面前,任何勢力都是土雞瓦狗,沒有一合之敵,征越大軍所過之處,城池被輕松攻破,敵軍被輕松擊潰,征越大軍自身的損失卻沒有多少。

這時候,大越帝國派來支援蕭桐的精銳武者部隊也進入滁州境內,只是當他們得到滁州城失陷、蕭桐戰死的消息,也是腦袋一懵,蕭桐都戰死了,滁州境內的各大世家基本上都是各自為戰,他們又如何能夠抵擋住秦軍,這支精銳武者部隊也不知道下一步該做些什麽,暫時停留在一座郡城中休整。

滁州城被秦軍攻占的消息已經傳至大越帝國帝都濟陰城,在濟陰城內掀起軒然大波,誰也不敢相信滁州城就這樣失守了,許多人都將滁州城失陷的過錯推到蕭桐這個死人身上,卻沒有多少人去想滁州城失陷的真正原因。

帝君蕭崇召集大臣召開朝會,想要找出一個對付秦軍的方法,滁州城已經失陷,滁州境內還有誰能夠抵擋秦軍,再這樣下去,滁州會被秦軍完全攻占,然後向著大越帝國其他州進軍,此時大越帝國國內兵力可是空虛的狠,,若是沒有辦法來阻擋秦軍,即便之後百萬越軍回調擊敗秦軍,大越帝國也要為此付出巨大代價。

後悔,萬分後悔,自始至終大越帝國也沒有重視建國只有十二年的大秦帝國。

當初大越帝國進攻安楚兩國時可是考慮到周邊國家的事情,大唐帝國內部爭鬥不休,不可能對大越帝國出手,聖武皇朝位於神州大地中央區域,對大越帝國出手的幾率不大,不過大越帝國在兩國邊境放上幾十萬軍隊,北方百國那邊只是一個松散的聯盟,能聯合對付入侵的敵人,卻不會聯合入侵其他國家。

唯有大秦帝國這邊,大越帝國對其非常輕視,畢竟那時候大秦帝國建國時間只有十年,軍隊不足三十萬,更有一道天關阻隔,只需要不多的軍隊就能將大秦帝國堵在關內。

然而最終恰恰就是大秦帝國這邊出現問題,以至於出現今天這個局面,現在到底該怎麽辦?

雖說大越帝國高層對戰爭最後的勝利抱有信心,但是在此之前若是無法抵擋秦軍,大越帝國會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甚至一些人心中已經冒出一個想法:等大秦帝國在大越帝國境內掠奪足夠的利益後就會撤離大越帝國回到關內,有著一道天關阻隔,大越帝國很難攻入關內。

一種無奈的心情油然而生。

將進攻安國的百萬越軍回調自然會讓大越帝國的損失降到最低,但是大越帝國覆滅安國的計劃也會破產一半,不知道再想拿下安國需要付出多少代價,那時候大秦帝國是否還會繼續對大越帝國出手。

形式危機,不可能將百萬越軍都調回來,不過調回來十萬二十萬倒是不要緊,畢竟大越帝國對安國有著巨大的優勢,調回來一部分軍隊只是讓覆滅安國的時間延長一點。

調回來二十萬精銳軍隊,各地再招募大量新兵,兩者一結合,有數量也有質量,有很大可能抵擋住秦軍。

有了決議後,帝君蕭崇立即下達旨意,務必盡快完成撤回二十萬軍隊,再組建一大批新的軍隊。

大越帝國各地因為蕭崇的旨意而忙碌,征越大軍前進的腳步也沒有停下,將近半個月後,滁州被征越大軍完全占領,王朔站在征越大軍最前方,開始新的征程。

終章

秦歷開元十二年三月初,隨著征越大軍不斷攻城掠地,大秦帝國已經占領包括滁州在內的大越帝國超過五分之一疆域。

大越帝國各地雖然已經組織民兵鄉勇進行抵抗,卻無法阻擋征越大軍前進的腳步,一座座城池淪陷,即便拼死抵抗,也無法為征越大軍帶來多少戰損。

及至三月末,大越帝國已經將近三分之一疆域被大秦帝國占領,此時大越帝國已經從征伐安國的百萬越軍中調回二十萬,再加上近期征調的新兵,組建起來一支兵力多達六十萬的大軍,守護在大越帝國的中央核心區域濟陰城。

大越帝國欲以六十萬大軍阻擋甚至是擊敗征越大軍。

四月初八,濟陰城南部平原上,六十萬越軍對十萬征越大軍,僅僅三個時辰,六十萬越軍在征越大軍的狂轟濫炸、槍林彈雨下潰敗,濟陰城中大越帝國高層急忙往北遷都,同時嚴令正在攻伐安國的越軍全部回調。

及至四月末,大越帝國已有半壁江山淪陷,大越帝國已經危在旦夕,不過此時大唐帝國和聖武皇朝也被這場戰爭所吸引,聖武皇朝往與大越帝國交界地區調兵遣將,大唐帝國內部的紛爭也暫緩,同樣向北邊調派軍隊。

面對征伐安國的八十萬越軍回調,征越大軍主帥王朔親自帶著一萬五千黑騎兵對八十萬越軍展開一場襲擾戰,在黑騎兵的襲擾下,越軍不但損失慘重、行軍速度大減,甚至軍心已經渙散,許多士卒不願意戰鬥,心中更害怕遇到黑騎兵。

一旬後,王朔感覺時機成熟,遂又調集四個步兵師,再加上王朔親自率領的一萬五千黑騎兵對越軍發動進攻。

是日,越軍一觸即潰,軍心大亂。

當消息傳回大越帝國北部後,大越帝國高層巨震,大越帝國還如何抵擋大秦帝國?

三天後,一支特殊的武者小隊帶著大越帝國高層的期盼上路,而這支武者小隊是由一名先天九階、一名先天八階、三名先天七階共五名實力強大的先天武者組成,他們的目標是大秦帝國雲華城帝宮中的大秦帝國帝君雲逸,只要拿下雲逸,這場戰爭大越帝國就還沒有失敗。

時間一天天過去,武者小隊距離雲華城越來越近,大越帝國也在征越大軍的進攻下疆域越來越小,連大唐帝國和聖武皇朝都來分一杯羹,將一部分大越帝國國土吞掉,至於援助大越帝國,他們還沒有這個想法。

黑夜中,大越帝國的五名先天武者向著帝宮靠近,他們卻不知道雲逸已經發現他們的到來。

六月末,征越大軍已經完成對大越帝國的占領,大越帝國高層帶著殘兵敗將逃至北方百國區域。

七月中旬,安國覆滅。

一個強大的鄰國在神州大地西部崛起,聖武皇朝和大唐帝國都不願意看到,大唐帝國能夠出兵,只是大唐帝國自知以一國之力是無法打敗大秦帝國的,除非聖武皇朝出手,但是聖武皇朝正在與光明教開戰,無法調集太多的兵力與大秦帝國開戰,只能眼睜睜的看著。

在神州大地東南區域的戰場上,光明教與聖武皇朝、大梁帝國、紀羅趙三國共五個國家的軍隊大戰,雖然光明教有著大秦帝國的幫助,在初期獲取數次大勝,但是隨著聖武皇朝和紀羅趙三國派遣更多的軍隊到來,光明教即便還沒有一場大敗,卻實力不斷受損,地盤亦在快速縮減。

入冬後,已經退無可退的袁暢帶著光明教的殘餘人員搭乘船只向大秦帝國撤退,從今再無光明教,為了剿滅光明教,聖武皇朝、大梁帝國、紀羅趙三國也無法難以想象的巨大代價,特別是大梁帝國,幾近覆滅。

在滅掉光明教後,聖武皇朝近半軍隊被調回,在聖武皇朝西邊已經出現一個強大的國家,聖武皇朝需要調集兵力預防可能發生的戰爭。

秦歷開元十三年春,二十萬征唐大軍攻入大唐帝國,大唐帝國迅速匯聚百萬大軍抵擋征唐大軍,卻無法與之對抗,一敗再敗。

大唐帝國向聖武皇朝、大梁帝國、紀羅趙三國緊急求援,在聖武皇朝的主導下,各國迅速調集軍隊支援大唐帝國,要是再這麽下去,大秦帝國將會成為第二個聖武皇朝,即便是損失慘重的大梁帝國也派出一支軍隊。

三月初,聖武皇朝援軍和大梁帝國援軍至前線,此時大唐帝國已有近半國土淪陷。

三月末,大唐帝國五分之三國土淪陷,聖武皇朝援軍和大梁帝國援軍皆覆滅。

七月初,大唐帝國已經被大秦帝國完全占領,大唐帝國高層逃至聖武皇朝。

征唐大軍暫時停下腳步休整,紀羅趙三國聯軍、聖武皇朝大軍以及少量大梁帝國.軍隊在集結中,各國都看出來了,不阻遏大秦帝國,各國都將會大秦帝國滅掉。

秦歷開元十四年春,大秦帝國三十萬大軍兵分兩路,一路二十五萬攻聖武皇朝,一路五萬攻大梁帝國,在聖武皇朝境內,是各國的百萬聯軍。

八月,大梁帝國覆滅,十月,聖武皇朝連同各國百萬聯軍覆滅。

秦歷開元十五年夏,十萬大軍從大海一側攻入大紀帝國,半年時間,紀羅趙三國依次覆滅,神州大地上只剩下大秦帝國和北方百國。

秦歷開元十六年春,雲逸在雲華城祭壇祭天,大秦帝國改雲華天朝,北方百國內附,雲華天朝一統神州大地。

當雲逸在祭臺上憑空而立,場中眾人齊乎:“萬歲!”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